国家能源集团开展“无废集团”建设试点
全年组件出货量预期为800MW-1000MW之间,与去年的760.8MW基本持平。
随后,晶科能源召开新闻发布,公开道歉,承认含氟固体废料堆放,导致在被暴雨袭击后排放至附近小河造成污染,但公司认为污染和村民的病并没有关系。姜克隽说,这些年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利用了在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
不过,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看来,经过这些年的持续治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遏制。另外,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易燃易爆)和氯化氢(强酸性气体),都可以在系统中作为中间原料循环使用。目前关于光伏设备的污染,最突出的是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四氯化硅是有毒气体,遇水反应生成盐酸,接触地面土壤酸化板结,导致寸草不生。有资料显示,国家有关部门环境监察18家光伏公司2006~2011年的记录表明,大部分公司由于环保不达标被责令整改或停产。这两起污染事故只是国内光伏行业污染的冰山一角。
绿色和平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光伏行业实现清洁生产并没有技术瓶颈。但实际上,若通过氢化装置,能将四氯化硅加氢反应,生成三氯氢硅回到系统循环使用。在将现有的电力基础设施转换成现代化且可持续的系统时,就已经花费太多钱了。
富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所谓的非法补贴,也曾同样发生在奥巴马政府与Solyndra和其他十几个公司之间。中国拥有几乎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一些环保标准并能利用国家政策生产廉价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此外,萨科齐还证实了法国电力巨头EDF收购Photowatt一事,并对此表示了赞扬。正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倡导者希望的那样,更大的市场会拉低价格。
可是,全部财产在2011年呈现了停止状况,而很多专家则将此归罪于欧洲(Europe)多个光伏领军市场内补助率的下调。奥巴马光伏政策:打不过就征税为什么美国为其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商提供低成本贷款就是对的,而对中国就成为非法补贴?而且还要强收关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同样解决了基本的科学政策问题:为什么奥巴马政府一直坚持补贴市场萎靡的美国太阳能光伏组件企业?表面上看,奥巴马总统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明智的,但仔细观察发现其实施的政策是矛盾的,反而弄巧成拙。
特别是,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製造商Q-Cells日前申请破产,显示出这一市场已十分脆弱──Q-Cells公司是在短短几个月来第四起破产倒闭的欧美太阳能发电公司。美国的硅谷,也在中国开始着手薄膜光伏技术的时候放弃了薄膜硅的追逐,再次证明了美国在绿色科技能源领域市场预测方面没有特别的限定。截止至2022年,德国将封闭其所有的核电站,这些电站今朝占到了全国能源总产能的23%,而且,尽管默克尔死力否决,很多当局和财产的内部人士已经以为将由太阳能光伏来弥补多出来的空白。唯一的非法就是中国选择了正确的技术,而奥巴马能源部就一贯地挑错。
根据报导,法国太阳光伏电池市场主导厂商Evasol正濒临破产,这距离国家电力公司介入挽救另一家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製造商Photowatt后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萨科齐在本土承诺,使用法国本地和欧洲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将享受10%的额外上网电价补贴。几年前,由于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前景看好,我们之中有许多人都成了主张绿色能源的倡导者,其中就包括几大政客萨科齐、默克尔、奥巴马。就在上星期,一则来自德国的坏消息引发网路上对于欧洲绿色能源产业的健全与未来发展进行许多讨论。
然而,这不是奥巴马政府管理不善的唯一实例。然而,奥巴马与Solyndra公司做同样的事情,他们以货物不出口为理由,坚持说没有违反国际贸易法律。
随着市场晶硅产品和薄膜组件的过剩,薄膜光伏组件价格轰然倒下Solyndra公司的商业模式被水淹没。奥巴马政府当局回应说,中国倾销太阳能光伏组件,是用补贴来购买市场份额来达到扶持竞争者的目的。
Photowatt是法国唯一一家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商,具有3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是最近迫于需求减少和竞争加剧导致扩张失败等压力于去年11月申请破产保护。过去的四年内,太阳能光伏成本下降了三分之二,意味着开始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美国市场的增长是假的,主要由政府资助,而实际收入为中国制造商发生的利益。厂商本身也应该找出问题所在,采取政府补贴的甜蜜时光以及不劳而获的形式并不会永远持续,而有许多业者们似乎都看不到他们在全球的竞争对手们正从日益成熟的市场中取得了更重要的市场地位。但在它背后的经济学──或至少是营运模式──至少在这个时间点已经出现无法正常运作的情况了图2对比了目前薄膜光伏产业的几种技术类别。其实对薄膜光伏技术来说,研发活动、设施建设和扩大产能等指标更具价值。
目前对比薄膜光伏技术的指标包括产量、平均效率、制造成本和运营毛利,这些指标往往更适用于衡量传统晶硅光伏制造商,由于薄膜光伏产业尚在摸索阶段,薄膜光伏公司还不能提供稳定可靠的统计数据来计算以上这些指标。只有到那时薄膜公司才有能力与晶硅电池制造商和福思第一太阳能在同一个市场中一比高下。
尽管成本和效率是福思第一太阳能赢得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但该公司还是业内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光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不仅仅是一家薄膜光伏组件制造商。衡量薄膜光伏行业需要新的标准人们过去在试图衡量薄膜光伏技术时总是忽略这一技术吸引投资的原始动力和不同公司采用的不同策略。
第二阶段紧跟其后,人们在看到薄膜光伏产业快速增长后仿佛看到了市电同价的曙光。2011年市面上95%的光伏组件都来自晶硅电池制造商和福思第一太阳能公司,而在为数不多的另类技术中,CIGS(薄膜光伏电池)是最被寄予厚望的一个。
这一结果不仅展示了薄膜光伏产业整体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揭示出投资者对该产业犹豫的原因。设备和材料供应商在这些订单的鼓舞下普遍重新组合自己的产品线以期获得CIGS行业的后续订单,其中包括LeyboldOptics、Manz和SingulusTechnologies。福思第一的技术水平、市场认知和下游销售策略已经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许多薄膜光伏厂商的破产新闻被媒体大肆报道,投资者对薄膜光伏产业的信心也降到了历史最低。
而这5年也可以细分为两段:2007~2008和2008~2011。结论目前,薄膜光伏领域的主要投资来自政府和试图通过CIGS技术进入光伏行业的资本大鳄。
但考虑到薄膜光伏产业多种多样的技术和企业战略,对该产业一棍子打死也是不恰当的。这一指标剔除了一些区域因素的影响,比如建厂工程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
有些公司向外出售技术许可权,有些公司暂停生产寻找可以支持其量产的投资商,而另一些则以建立研究中心之名申请政府经费。短期来看,晶硅生产商忙于应对价格下跌所带来的盈利压力,暂时不会转入薄膜领域。
不过在目前低迷的投资环境下,薄膜光伏行业也并非零风险的选择,尤其是考虑到图3中薄膜光伏行业订单出货比的下滑。第一个阶段起因在于多晶硅产能不足、晶硅成本过高和人们对薄膜光伏增长潜力的热情。图4列出了不同设备投资占薄膜光伏设备投资的比例,最新预测表明2012年这些设备的销售额都将显著下滑。该报告对技术、产业拐点及制造商基准的分析都仅基于投资水平、光伏组件收益和市场份额,并尤其关注设备投资与销售收入的比值。
不同公司采用不同的吸收层结构,不同的工艺流程,以及几乎所有的前端和后端生产设备。全球50多家薄膜光伏制造商多年来努力换来的产能却只占全球光伏行业总产能的不到十分之一。
在薄膜光伏行业吸引更多投资之前,目前的业内企业需要证明自己有能力越过从本文描述的起步期的泥沼。此外,薄膜光伏产业不同的工艺流程,设备类型和定制化设备也为设备制造商带来了一定的细分市场。
在图3中还可以看出2007和2010年两次订单高峰。当我们审视这些薄膜光伏制造商采用的技术和策略之后,再考虑到去年全球光伏市场的供过于求的状况和组件价格快速下跌的情势,薄膜光伏市场的惨淡情况就不难理解了。